涂鋒斌教授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25 年度亞太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5-10-02

智能晶片與系統研發中心(中心)教授團隊成員、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涂鋒斌教授,近日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25 年度亞太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以肯定他在人工智能晶片設計領域的重要貢獻。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是一項國際殊榮,旨在表揚對塑造科技未來具遠見及有卓越成就的年輕開拓者。涂教授是次入選,標誌着其為解決AI算力瓶頸提出的可重構存算一體架構範式獲得國際肯定。

涂教授專注於AI晶片、存算一體和可重構計算等領域的研究。他透過晶片架構創新,為高算力、高能效的下一代智能計算系統開創了新的技術方向,並提出了一種可重構存算一體AI晶片架構模式。該架構透過在記憶體單元內部集成可重構計算邏輯,有效應對了傳統計算架構的“馮諾依曼瓶頸”問題,顯著降低了資料運輸帶來的能耗和延遲,並且靈活支持各種AI運算元。基於該架構開發的ReDCIM處理器,在處理高算力場景下的浮點運算等複雜計算任務時展現出優異的能效表現。

此外,涂教授亦是由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光廷教授領導的協同設計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在團隊開發的一款可同時支援卷積神經網路(CNN)和Transformer模型的商業化AI處理器AC-Transformer中作出了重要貢獻。該晶片採用存算感知協同優化方法,針對AI模型中不同計算階段的特點,靈活調整計算與記憶體資源壓縮方案,實現了系統級的能效優化。相關研究成果於2025年在被譽為“晶片奧林匹克”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上發表,是香港首篇入選ISSCC的AI晶片論文。

我們向涂教授致以熱烈祝賀,並期待他持續推動著AI計算技術的發展。
 

Innovators Under 35" Asia-Pacific by MIT Technology Review
涂鋒斌教授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2025 年度亞太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肯定了他在人工智能晶片設計領域的重要貢獻。
Innovators Under 35" Asia-Pacific by MIT Technology Review
涂鋒斌教授提出了一種可重構存算一體AI晶片架構模式,透過在記憶體單元內部集成可重構計算邏輯,有效應對了傳統計算架構的“馮諾依曼瓶頸”。